材料与化工学院应化系召开“寻求课程之魂”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10-05点击:[]

近日,“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应用化学系举办课程思政专题研讨会。会议主题为“寻求课程之魂--高质量课程思政探索”。材料与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李长林、教学副院长范文捷及应用化学系全体教师参加研讨会,教务处副处长赵尧敏、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锦晓、组织部副部长赵茜应邀参加。研讨会由李长林主持。

李长林介绍了材料与化工学院“课程思政及专业思政”建设规划,对应用化学系坚持基层党建与基层教学组织活动相结合,以党建促教学、教研,以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为抓手,通过开展“线上教学不忘初心使命,抗疫故事进入专业课堂”、“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及“守正创新,将‘四史’教育有机融入高校化学专业课程”等特色活动,在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取得一系列教学成果的做法表示肯定;强调要以“专业课程、专业思政”为抓手,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潜能,充分发挥专业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把“思政教育”全程、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分析化学》河南省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负责人张留学教授以《寻求课程之魂—高质量课程思政探索》为题分享了自己在《分析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中实施“基于问题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开展课程思政的心得和感悟,并以《分析化学》中“氮的测定—‘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为例,通过案例设计、作业布置、课堂设计、翻转课堂、教学评价及教学反思等多环节的具体实施和老师们深度交流如何开展课程思政。他指出,在开展课程思政的过程中,通过寻求课程之魂,尽量避免“两张皮”,在“混合(如盐在沙)、融合(如盐在水)和化合(发生化学反应)”三层境界中,努力做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实现课程和思政的化学变化(化合)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该课程通过开展课程思政,在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观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环保意识,认同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主讲教师赵茜从思政教学的视角与大家讨论“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她认为可以通过团队参与、课程介入等方式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融合,促进二者同向同行,形成育人协同效应。

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负责人、校督导专家陈锦晓教授提出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存在两个层次,“道”是终极目标也是永远的努力方向,老师在一线教学时即便暂时没有达到“道”的层次时也不用过于焦虑和怀疑,能够在“技”的层面通过思政引领提升育人效果也同样有价值有意义。

教务处副处长、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负责人、《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实验》主讲教师赵尧敏从“双万”计划切入,就课程思政在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做了简单介绍,然后用专业思政案例,分享专业课教师如何与思政课教师联手凝练打磨案例以提高专业课程思政案例的理论高度和专业水平。

《有机化学》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负责人王坤老师分享了自己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的感悟,并就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评价方面存在的困难同与会教师进行了讨论。

无机化学课程负责人、《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实验》主讲教师李慧分享了自己在新冠疫情期间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的一系列专业思政教学活动和实施效果。

范文捷对应用化学系的课程思政工作给予肯定,并对课程思政教研团队和应化系今后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李长林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在育人的道路上,离不开基层党支部的持续创新与务实推动。学院党组织将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总结和凝练,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动“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工作。

本次研讨会是“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应用化学系开展的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之一,该基层组织注重教研活动制度化,十分重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基层教学组织为依托,以案例库建设为抓手,党建与教研相结合,师生共建、共享、教学相长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通讯员 喻国敏 贾旭)

上一条:副校长张宝强检查指导在建工程和开学服务保障准备工作
下一条:我校学子以多种形式祝福伟大祖国72华诞

关闭

最新文章